安潔士石油技術(上海)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文意如此描述所在行業的過往。安潔士主要進行油田的污水處理,在去年夏天的B輪融資中,獲得紀源資本6000萬元投資。
這一現狀,與前文所述的原因脫不了干系:環保企業所在行業細分領域一時看不到清晰的市場前景,就沒有大量資金投入進行研發,且又難以快速的通過借鑒國外先進技術起家。
一位人民幣基金創始人曾指出:“環保行業很容易找到適合創業板上市的‘小而美’的企業。這些企業有一定技術與市場,有幾千萬利潤,由于是環保產業,既屬于朝陽產業,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。”
而在一位外資基金合伙人眼中,這樣的企業未必就“美”。他指出,水處理行業很多這樣的企業,它們很快就要碰到瓶頸:這些環保企業的技術并不是那么強,同行技術同質化嚴重,能做到幾千萬利潤(往往是兩三千萬),是靠拿下地方政府、國企,或是某一行業的“單”做大,難以在其他區域和行業復制。這樣的企業接下來為了擴大規模,比如建污水處理廠,收一噸污水收多少錢,“商業模式改變,變‘重’了,風險大了回報還有限。”
簡言之,環保產業領域,非常分散,利潤超過1億的企業****,已經能被稱為“環保巨頭”。
何文意補充,現在有一些環保企業可以先后獲得PE機構、股市的融資:“這樣一些有潛力的企業,有能力做研發,做出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;它們開始時可能是專注某個細分領域,但企業進一步發展,這些技術并不是不可能做出通用的技術,這樣就會有(客戶)跨行業、跨地域的大企業出現。”
環保檢測企業的機會
去年以來,隨著IPO的放緩和暫停,創業板市盈率的下滑等因素,PE機構投資這樣“小而美”的企業,等著迅速上市套現獲取多倍回報的模式行不通了。
據投中集團統計,2010-2012年環保節能企業融資,從PE/VC機構融資的數量變動不大,前兩年都是31起,去年為25起;金額卻頗多起伏,分別是:2.98億、6.55億、3.62億美元。
其中,最為活躍的細分領域是污染監測與治理,高達12例,融資總額為1.89億美元。
東方匯富董事總經理張彬彬最看好的就是環保監測領域。他認為,環保行業一直很熱,但非常依賴政策和政府補貼。為此,他很看好不那么受政府影響的監測設備領域。
“監測設備是讓人對污染的嚴重程度有個客觀的理性的認識。比如,上海空氣不好,現在有個500塊的產品,可以測出房間里的PM2.5,這樣你就知道是否該開家里的空氣凈化器。當然,這樣的產品不一定由你去國美、蘇寧去買,可以是開發商建房子時裝進去。”
張彬彬分析:“環保的第一步永遠是從監測開始。只有當大眾在每時每刻都能獲知周邊環境的惡劣程度,制造污染的企業的行為都無所遁形時,污染治理才變成必需品,整個產業的機會才會浮現。
周林林也認同,中國的環保行業是政策導向產業,且頗為分散,難以尋找理想投資標的。但他指出,環保產業的具體細分領域先有機會不確定,但制造業企業的環保成本將逐漸抬升在未來是大概率事件。
“很多制造業企業都會造成污染,國家對環保的要求肯定是越來越嚴,所以現在投企業時,就要投即使嚴控排污也盈利好的企業。未來很多中小企業可能都沒法承受環保處理的成本,政府以后嚴控這一塊,很多行業都可能會洗牌。而且影響之大超乎想象,比如,你不知道養雞場養豬場、餐飲企業的污染都很大吧?上海治理污染比較嚴,很多養豬場因此關掉或者搬到外地去了。”
http://finance.sina.com.cn/roll/20130302/033814695730.shtml